资讯

电池包的钢铝轻量化之争

|
2019-01-17 11:44:00
|
浏览
|
西安交通大学韩卫忠团队的最新研究中,制造了具有交替FeAl/FeAl2层且每层厚度范围从2.5μm至259nm的轻质共析Fe-Al合金。

  2018年,中央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进一步退坡,并提升补贴门槛,补贴朝着能量密度提升、续航里程提升、百公里耗电量下降的方向引导。

  由此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整车企业及电池厂商在电池包轻量化上的研究。目前,动力电池包多采用铝合金铸造,具有强度高,可焊性好等优点,配合铝合金的轻量化优势,铝合金电池包发展比较迅速,而传统的钢板由于没有轻量化优势,逐渐“失守”市场。

  事实上,传统车用电池箱采用钢板、铝合金等材料铸造,然后对表面进行喷涂处理。随着汽车节能环保和轻量化发展,电池壳体材料也出现了玻纤增强复合材料、SMC片状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多种轻量化的材料选择,但受制于技术和成本等方面的因素,这些材料尚未得到大规模应用。

  相比较而言,目前行业应用较多的是铝合金材料。据一位从事电池包材料研究的人士所述,挤压铝由于模具便宜,材料密度低,容易满足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的补贴要求,因此目前用量较大,成为主流。

  但随着补贴取消,铝合金材料的成本将会转移到电池供应商及整车企业身上。整车厂对成本的控制非常严格,所以未来电池包用材会采取更多选择,那时钢材的竞争力将逐渐体现。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江铝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江铝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江铝网(电话:1737089733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江铝网。江铝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