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超低能耗建筑在全球

|
2019-11-13 09:29:00
|
浏览
|
无需和外界能源基础设施相连,通过太阳能光热光电系统与蓄能技术集成应用,保证建筑所有时段能源供应的建筑。

  近年来,许多国家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在不断提高建筑物能效水平,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并开展技术集成专项研究与示范。部分国家的目标如下:

  丹麦:2020年后居住建筑全年冷热需求降低至20kWh/m2

  英国:2019年公共建筑达到零碳

  德国:2020年新建建筑达到近零能耗

  美国:2030年达到净零能耗

  日本:规划2030建筑节能路线图

  韩国:2025年居住建筑达到零碳

超低能耗建筑在全球

  1977年丹麦

  Zero Energy House

  提出者:丹麦科技大学Torben V,Esbensen教授

  定义:通过良好的设计和建造,采用太阳能为主要能源而无需其它能源就能保证建筑物冬季供暖的建筑。

  技术措施:保温改造、太阳能集热器

  内含/实质:不采用传统集中供暖系统或锅炉系统

  1989年德国

  Passive House

  提出者:瑞典LUND大学Bo.Adamson教授和德国被动房研究所Dr.Wolfgang Feist教授

  技术路线:

  提升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和气密性+新风热回收

  建筑供暖需求降低到15kWh/(m2•a)以下

  采用新风系统供暖

  内含/实质:超低/近零能耗建筑

  1992年德国

  Energy Autonomous House

  提出者:德国Fraunhofer太阳能研究所的Karsten Voss教授

  定义:无需和外界能源基础设施相连,通过太阳能光热光电系统与蓄能技术集成应用,保证建筑所有时段能源供应的建筑。

  内含/实质:零能耗建筑

  2006年美国

  Net Zero Energy Building

  提出者: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

  定义:

  Net Zero Site Energy Building

  Net Zero Source Energy Building

  Net Zero Energy Cost Building

  Net Zero Energy Emission Building

  衡量边界不同,系统/结论未必相同

  2010年欧盟

  Nearly Zero Energy Building

  提出者:欧盟《建筑能效指令》修订(2010/31/Eu)

  定义:“具有非常高能效”的建筑,以各国实际情况为基础,以充分考虑节能技术成本效益比为前提,并没有统一明确的量化节能目标。

  2013年中国

  Nearly Zero Energy Building

  提出者: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能耗指标:

  全年空调、采暖和照明能耗低于25kWh/m2

  冬季不使用化石能源

  能源供热、夏季供冷能耗降低50%

  建筑暖通空调与照明能耗降低75%

  2015年美国

  Zero Energy Building

  提出者:美国能源部(DOE)

  定义:以一次能源为衡量单位,其全年消耗能源小于或等于现场可再生能源产生能源的节能建筑。

  Zero Energy Building

  Zero Energy Campus

  Zero Energy Portfolio

  Zero Energy Community

  2015年日本

  Zero Energy Building

  发布者: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

  提出者:日本空气调和卫生工学会(SHASE)

  以基准建筑能耗为基础,实现建筑能源需求比基准建筑降低50%以上

  利用可再生能源后,建筑一次能耗消耗耗比基准降低100%以上的建筑

  总结

  由学界提出,政界逐渐认识后进行确认并推广

  从建筑到社区、再发展到区域

  由以供暖为主要能耗的北方向南方发展,逐渐普遍适用性

  能耗计算范围由仅包括供暖,发展到暖通空调与照明,再一步发展为建筑能耗全覆盖

  被动优先,主动优化,RE最大化,能源多样化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江铝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江铝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江铝网(电话:1737089733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江铝网。江铝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