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产业转型升级,这座城市这样做

|
2019-11-12 09:12:00
|
浏览
|
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构建“2+3”产业体系新格局。孝义市在不断升级铝系产业、煤焦化产业两大传统产业的同时,根据全市要素禀赋,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新兴科技产业等三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发展“2+3”多元产业体系新格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支持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发展。近年来,孝义市大胆探索,在推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形成了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造就了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城市格局。几年间,孝义市在产业调整和新型产业布局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出一条可推广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发展道路。

  做法

  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构建“2+3”产业体系新格局。孝义市在不断升级系产业、煤焦化产业两大传统产业的同时,根据全市要素禀赋,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新兴科技产业等三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发展“2+3”多元产业体系新格局。

  推进两大传统优势产业在升级技术中延伸产业链。孝义市结合市域实际,把两大传统优势产业升级为铝系新材料与现代煤化工两大产业,走出了一条传统产业转型的“孝义之路”。走工业园区化生产道路。2012年设立孝义铝系新材料产业园区,打造了集中度高、关联度大、集聚效益好的铝系产业基地;设立孝义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并建成了一个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现代化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积极拓展“煤-电-铝-铝系深加工”产业链,加快实现了由单一氧化铝产业向电解铝、高端铝系装备、铝电循环的延伸发展,推动了孝义市由铝土资源优势向铝系产业优势转变;不断延伸焦煤炉气、煤焦油等深加工化工链条,金达集团等企业探索出集采煤、坑口洗煤、绿色焦化、甲醇联产LNG、煤焦油深加工、干熄焦发电和物流为一体的现代化煤炭循环发展方式,成功实现了由传统煤焦企业向现代化煤焦化循环企业转型。大力引进和转化先进生产技术。不断加大资本投入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孝义致力于把“焦”做强、把“化”做细,把“焦化”做“绿”做“优”做“新”。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高效服务市场主体。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孝义市在企业创办、产权登记与保护等方面流程不断削减,程序不断简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主要做法有:一是建立市民服务中心。创办了集聚行政审批、市民热线、政务公开等12大功能的孝义市民服务中心,可集中办理210余项行政审批事项,130项公共服务事项和4大类公共资源交易事项,使得行政审批效率整体上提速49.8%。二是改革登记制度。据了解,孝义市从2015年开始推行“三证合一”,2016年推行“五证合一”,再到2017年推行“多证合一”并落实“先照后证”改革,削减了部分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三是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近年来,孝义市政府致力于帮助指导有限公司中小微企业开展股权质押登记融资,支持投资人以其持有的公司股权作为担保物,启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问题。

  提升城市品质,做优引才引资环境。提档升级城市功能。近年来,孝义市重视教育、医疗等民生工程,并探索出“网格化”的医疗体系。同时,不断改造提升住房、道路交通、集中供水供热供气等城市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大型购物、专业卖场、生活体验等新型服务业态的现代服务业集中示范区。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升级了城市品质,为引进人才与项目奠定了发展环境基础。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孝义市将20个村搬迁整合,依托梧桐镇建设梧桐新区,形成了“人口向新区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的空间布局,实现了生活区和工业区相分离,改善了农村环境和城乡生态。在梧桐新区,配建有极完善的生活服务、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设施,营造了留住人才的便捷生活环境。

  启示

  以升级技术带动传统产业转型。通过引进和转化先进技术,以及园区化承载、循环化链条,实现了由传统煤焦产业向现代煤焦化产业转型。孝义市传统煤焦产业的成功转型证明,核心技术的升级才是传统企业转型的关键。传统资源型企业应处理好转型与转行的关系,积极研发和引进先进技术,并通过园区承载等改进空间布局,合理延长产业链条。

  以发展新动能构筑多点支撑的新兴产业体系。通过引进大品牌和培育新动能战略,充分结合自身优势发展壮大了农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新兴科技产业等三大新兴产业集群。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与积极引进新动能并举,是带给资源型县域产业转型的重要启示。

  以构筑良好营商环境的虹吸效应汇聚转型力量。煤炭资源型城市要充分认识到营商环境的重要性,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以能吸引更多的资本、人才、设施、项目、企业和机构等集聚,切实实现转型。

  以提升城市品质吸引多层次人才集聚。城市品质作为城市竞争的“软实力”,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转型过程中,资源型城市要兼顾市容环境和城市管理服务水平改善,提档升级城市功能,完善产业服务体系,从而吸引更多技术型、知识型人才进驻。

  煤炭资源型城市唯有立足实际,主动创新,持续改革,协调发展,才能取得转型实效。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江铝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江铝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江铝网(电话:1737089733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江铝网。江铝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