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这个铝项目再摘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2020-11-02 10:04:00
|
浏览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评审专家组对奇瑞新能源获奖项目的评价是:“该研究成果创新性强、应用效果显著,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总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10月28日下午,从上海传来喜讯,奇瑞新能源高立新团队牵头完成的“基轻量化新能源乘用车短流程研发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获得中国汽车工业最高级别奖项——2020年度“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这是奇瑞继2013年CVT无级变速器项目之后再次摘得该奖项。在安徽20多年历史上,仅有3次作为牵头单位获得“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其中两次花落奇瑞。

微信图片_20201102100505.jpg

微信图片_20201102100509.jpg

(图为颁奖仪式现场)

  “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被誉为中国汽车界的“奥斯卡”,是经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的中国汽车行业内唯一的、对汽车工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力的科技评奖。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评审专家组对奇瑞新能源获奖项目的评价是:“该研究成果创新性强、应用效果显著,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总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欧洲工程院院士彼特多维奇教授也对本项目成果给予高度肯定:“奇瑞新能源的短流程铝框架技术平台,是国际首创的概念平台,较传统平台存在多方面领先优势”。

微信图片_20201102100512.jpg

(图为奇瑞新能源短流程工艺自动化生产线)

  此次获得一等奖的奇瑞新能源项目,历经10余年产学研联合技术攻关,实现了几个“国际率先”和“国际首创”:

  国际上率先建成材料结构性能一体化的铝合金框架车身的设计方法和开发体系;

  首创封闭截面多腔铝型材构成的车身骨架和覆于车身骨架可拆卸式的高分子材料车身外饰件为结构的电动汽车新型结构,颠覆了德国人文森卓•兰西亚于1925年发明的板壳车身结构;

  首创短流程工艺,大幅度减少了冲压工序及摸具开发,利用封闭截面多腔铝型材结构轻量化的优势,大幅度降低轻量化成本;

  国际上第一个实现规模生产,项目技术已应用于奇瑞小蚂蚁、蚂蚁等明星车型,近三年累计产销量已突破15万辆。

  其中,奇瑞新能源在2018年、2019年单品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分别排名行业第二、第四位。

微信图片_20201102100517.jpg

微信图片_20201102100520.png

(图为应用了获奖项目技术的奇瑞蚂蚁、小蚂蚁等明星车型)

  奇瑞新能源“铝基轻量化新能源乘用车短流程研发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能够给中国制造自主创新、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带来哪些贡献?

  据项目团队带头人、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立新介绍,该项目至少具有五大意义:

  一是推动了汽车行业绿色制造的进步。相比传统冲压车身生产过程,该技术能够降低能耗92.1%,减少CO2排放77.4%。

  二是牢牢掌握了一批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和工艺。项目共获授权专利102项,建立了“铝基轻量化车身标准体系框架”。应用了该技术和工艺的奇瑞小蚂蚁eQ1,在2019年J.D.Power发布的质量调查报告中,质量表现位居榜首。

  三是大幅降低了车型开发周期和费用,大幅降低了工厂建设投资。单一车型开发费用可以降低40%以上,周期缩短3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降低60%以上。

  四是推动了国产铝型材等轻量化材料在汽车产业的应用,拉动了我国铝产业的发展。

  五是开拓了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品服务“走出去”、实现了“双循环”的创新模式。

微信图片_20201102100524.jpg

(图为奇瑞新能源轻量化全铝车身技术)

  事实上,奇瑞第二次获得“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并非偶然。

  此次获奖项目的背后,是奇瑞新能源团队长达10年的创新研发,而奇瑞新能源团队背后,更是整个奇瑞集团23年自主创新的研发积累。

  奇瑞每年投入销售收入的5%-7%用于自主研发,打破了一项项曾被国外垄断的核心技术壁垒。

  早在2008年,奇瑞就入选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并凭借《节能环保汽车技术平台建设项目》成为首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汽车企业。

  截至目前,奇瑞集团已累计申请专利19191件,累计授权专利1239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692件,居全国汽车企业前列。

  可以说,奇瑞见证了安徽汽车工业由小变大、由大变强的发展历程,彰显了中国品牌的创新精神和实力。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江铝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江铝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江铝网(电话:1737089733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江铝网。江铝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