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俄乌冲突影响,国际油价、天然气等大宗商品大涨。面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的大涨,国内市场情况如何呢?3月7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林念修、胡祖才围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发展取得新进展”介绍了情况。
国家发改委:我国能源供应有保障俄乌冲突对能源供应的影响可控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近期俄乌冲突升级,对全球能源市场带来冲击,国际原油、天然气价格进一步攀升。由于中国原油、天然气外采比例较高,会受到影响,进口成本客观上会有所抬升。但总体上看影响是可控的。这是因为,中国一方面是能源消费大国,同时也是能源生产大国,因此能源供应总体是有保障的。中国原油、天然气进口来源已经多元化,而且长期合同占比很高,只要各方按合同履约,进口能够保持总体稳定。
同时,中国正在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清洁能源的快速增加也将有效对冲和减缓外部影响。过去一年,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清洁能源的占比提高了1.2个百分点;在过去一年的全国发电量中,来自风电光伏的发电量占比提高了2.2个百分点,国家发改委将采取综合措施来缓解输入性通胀的影响。
如何保障能源稳定供应,具体说就是“三个着力、一个守好”,着力增加产能,着力加强储备,着力保供稳价,坚决守好民生用能底线。这些措施的核心是两个字,一个“增”、一个“稳”。“增”就是增产能、增产量、增储备、增供应,“稳”就是稳进口、稳价格、稳预期。落实好这些措施,我们有把握保障能源可靠供应,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有序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国家发改委:多措并举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
粮食、能源、矿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变化,事关民生福祉、工农业生产、宏观经济大盘,价格稳民心稳、市场有序、经济平稳。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介绍,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特别是地缘冲突加剧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形势更加严峻复杂和不确定。近日,国际油价突破110美元/桶,3月7日开盘后一度冲高至139美元/桶,煤炭、天然气、铁矿石价格居高不下,玉米等粮食价格也出现上涨势头,对做好国内保供稳价工作形成新的挑战。
总的来看,中国经济韧性强、市场空间大,政策工具箱丰富,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生猪产能充足,工农业产品和服务供给充裕,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继续保持物价平稳运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3%左右的CPI年度预期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今年1月份,中国CPI同比上涨0.9%,大幅低于美国7.5%、欧元区5.1%的水平;PPI同比涨幅回落至9.1%,也大幅低于欧元区20%以上的水平。
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责任重于泰山。面对今年复杂严峻的形势,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底线思维,综合施策、调控,全力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
一是做好粮食保供稳价工作,保障粮食。粮价是百价之基,粮价稳,稳物价就有了坚实的“压舱石”。我国稻谷、小麦等口粮库存充裕、供应充足,自主自足,今年将稳定播种面积和产量,做好化肥保供稳价工作,保持粮食量足价稳,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同时,加大玉米、大豆保供稳价工作力度,挖掘国内潜力,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合理利用国际资源,加强储备调节,保持供需平衡。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会长陈萌山表示,报告提出"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指明中国将在"牢牢端稳自己的饭碗"上持续发力。
他说,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3657亿斤,在高基数上增加了267亿斤,同比增长2%,保障国家粮食的基础继续向好。但从中长期看,中国粮食供求仍将处于紧平衡态势。并且,"十四五"时期,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食物消费条件进一步改善、人口保持增长、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粮食消费需求总量将继续处于扩张阶段。而今年中国经济发展仍将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保、防风险"任务艰巨,粮食作为战略性基础物资,更是重中之重。
粮食是国家的重要基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马忠明委员表示,今年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大对主产区支持力度,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
国务院总理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振兴。和强化农业支持政策,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其中特别强调了要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加强生猪产能调控,抓好畜禽、水产、蔬菜等生产供应。
二是做好能源保供稳价工作,保障能源。重点是做好煤炭保供稳价工作。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燃煤发电量占60%左右,煤价稳则电价稳,能源价格的“基本盘”就稳。近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进一步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煤炭价格区间调控,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下一步我们将实施好这项重大改革,确保改革措施落地见效。煤炭产供储销体系,提升供需调节能力,保障产能合理充裕,强化市场预期管理,引导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煤、电价格传导机制,确保稳定供应。
三是做好重要矿产品保供稳价工作,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加大铁矿石等国内勘探开发力度,加快矿产品基地建设,扩大废钢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增强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强化进出口调节,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促进重要矿产品供应、价格基本稳定。
记者梳理信息发现,202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钢铁与粮食、原油、天然气等一样,是国民经济的战略资源,钢铁强国是资源强国。
中钢协副会长骆铁军近日表示,“基石计划”的出发点正是保障资源。该计划提出,到2025年,实现国内矿产量、废钢消耗量和海外权益矿分别达到3.7亿吨、3亿吨和2.2亿吨,分别比2020年增加1亿吨、0.7亿吨和1亿吨。
骆铁军表示,一开始提出到2025年可新增5000万吨国产矿,后来又进一步收集、汇总、研究,提出来目前的新增1亿吨的目标。所以这次“基石计划”提出的国内铁矿石开发不仅有资源,而且有竞争力。关键要放开审批和取得政策性的支持。
工信部等三部门出台的《关于促进钢铁工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建立铁矿产能储备和矿产地储备制度。骆铁军表示,它并非指铁矿石产品本身的储备,而是直指铁矿石资源勘探和开发建设。既强化国内矿产资源压舱石作用和基础保障能力,又体现了与石油、粮食等产品的储备差别化。
四是紧盯市场动向,依法加强市场监管。紧盯重点大宗商品市场供需和价格走势,加强监测分析研判。保持市场监管高压态势,加大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特别是对资本恶意炒作,将予以坚决打击。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财金司与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赴大商所开展联合调研,分析近期铁矿石市场运行情况,研究加强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和市场建设问题。在座谈会上,相关部门与大商所表示,将持续强化现货和期货市场联动监管,依法严厉惩处违法违规行为,保障铁矿石市场平稳运行。
大商所表示,近年来,在中国证监会坚强下,在相关部委部门指导和支持下,大商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坚持“稳字当头”和“零容忍”,持续强化市场监管、防范资本无序扩张、确保市场运行,同时积极响应产业诉求,贴近现货市场不断合约规则,助力国民经济发展。
特别是在铁矿石品种上,2020年以来大商所持续强化预研预判和市场监管,走在风险曲线之前,先后17次采取收严交易和持仓限额、提高手续费和保证金水平及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等风控措施,坚决抑制过度投机;加大对异常交易行为的查处力度,对相关线索进行深查细核,从严打击违规违法行为。针对编造传播虚假信息、自成交影响价格等4起涉及铁矿石品种的违规行为,给予暂停开仓交易、市场禁入等纪律处分,形成严的威慑以维护市场运行秩序。同时,大商所还通过新增交割厂库、增设交割品牌、调整升贴水等方式优化合约规则,为实体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管理风险提供更多便利。
国家发改委:新增50亿立方米以上天然气储气设施坚决保证能源的保供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我国已经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动了对高耗能产品的需求,地缘政治冲突、全球能源供需变化都将影响到我们能源的保供。
国家发改委将重点从四个方面来做到能源的保供,具体为三个“着力”、一个“守好”。着力增加产能、着力加强储备、着力保供稳价,坚决守好民生用能的底线。
一是着力增加产能,国家发改委将大力推进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大幅度增加抽水蓄能等调峰电源,统筹增加各类发电有效出力,大幅度增加油气勘探开发投入,促进油气增储上涨。有序释放煤炭产能,保持煤炭产量在合理水平。
二是着力加强储备。国家发改委将加快推进2亿吨以上政府可调度的煤炭储备能力建设,新增50亿立方米以上天然气储气设施,加快推进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3亿千瓦以上的能力尽快形成,同时引导重点能源生产企业和能源的大用户加强社会责任储备。
三是着力保供稳价。国家发改委将充分发挥能源中长期合同的重要作用,对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用煤、用电、用气,实现中长期合同全覆盖,引导煤炭价格保持在合理区间,煤电价格的传导机制。
一个守好,坚决守好民生用能的底线,国家发改委将采取更加可靠的保供预案,来确保能源可靠供应。要坚决做到非极端情形不限电、不限气,极端情形限电不拉闸、限气不关阀,通过这样一些综合措施,来确保能源可靠供应,让人民群众和所有的能源用户放心。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江铝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江铝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江铝网(电话:1737089733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江铝网。江铝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