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由“跟跑”到“并行”,中国铝加工技术发展水平剖析

|
2018-12-24 10:19:00
|
浏览
|
西安交通大学韩卫忠团队的最新研究中,制造了具有交替FeAl/FeAl2层且每层厚度范围从2.5μm至259nm的轻质共析Fe-Al合金。

  2018年12月17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文献军,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理事长范顺科出席滨州市铝行业协会2019年工作会议,范书记在会议上指出,中国铝加工产业自新世纪以来,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铝材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半壁江山以上,技术装备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明显加快,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铝材年出口量超过400万吨,产业由全面跟跑于发达国家进入整体与发达国家并行,在板带领域与发达国家仍存有差距,在型材和铝箔的个别领域已经开始领跑的阶段。

由“跟跑”到“并行”,中国铝加工技术发展水平剖析

  看到这里,可能还会有人疑惑,中国的铝加工技术真的从“跟跑”发展到“并行”的地步了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从铝加工上中下游产业链依次梳理下来,看看每个环节的加工技术究竟处与什么位置。

氧化铝生产技术

  氧化铝生产技术中的创新代表是由中国自主研发的低品位铝土矿制取氧化铝技术。衡量铝土矿品位高低有一个标志性指标,叫铝硅比,简单的理解就是矿石中铝与硅含量的比值。铝硅比高的铝土矿,意味着出铝量大、氧化铝制取效率高。世界铝协将铝硅比等于7作为一个临界点,铝硅比低于7,这样的铝土矿被认为是没有经济开采价值的废矿。然而,中国铝工业技术人员却研发出利用铝硅比低于7的低品位铝土矿高效生产氧化铝的技术,而且低品位矿石的利用从铝硅比7开始不断向下拓展,连破7、6、5、4、3五道大关,到目前,铝硅比低于3的铝土矿也能用到氧化铝生产中,这项技术在全世界遥遥领先。中国之所以能够以占全球不到3%的铝土矿储量支撑着占全球56%的氧化铝产量,低品位铝土矿应用技术居功至伟。

电解铝生产技术

  在上世纪90年代,郑州研究院研发的280千安大型预焙电解槽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平果铝和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联合研发的320千安电解槽技术输出印度为标志,中国铝工业实现了由技术引进国向技术输出国的历史性跨越。进入21世纪,中国大型预焙电解槽技术继续突飞猛进,接连攻克了400千安、500千安和600千安三道大关。

铝加工技术

  世界最大的铝合金火箭煅环由中国制造,直径达9米、10米级,在这个产品领域,中国可谓一骑绝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点赞的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六项国之重器,项项都装配着国产铝加工材料,这充分说明中国铝加工技术在高端新材料领域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除重大科技工程外,中国铝行业还为国民经济各行各业提供了近4000万吨铝加工材料的年使用量,占到全球铝加工材料总用量的50%以上,中国铝加工技术为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对铝材的需要提供了先进的技术作支撑和保障。

  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在某些铝加工产品和技术领域,中国与国外发展水平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我们要正视自身的不足,也要大胆自信地发挥自身的装备技术优势,早日实现弯道超车。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江铝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江铝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江铝网(电话:1737089733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江铝网。江铝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